迪士尼的这部全新3D卡通电影已经刷遍了全球的社交网络啦,不少同学都表示要去二刷、三刷、四刷、五刷,为什么?因为太好看啦,制造这种全球性现象级的话题电影,好莱坞当然是行家里手啦,他们不仅知道人们想要什么,还能够让自己制造的东西变成人们想要的,完全是摸透了人们心理,就像电影里面那位精明又迷人的狐狸尼克。
别告诉我,你没有被这只狐狸帅到
12
电影里的尼克极具人格魅力,而且、最重要的是颜值高啊,这样又坏又帅的男生谁不喜欢,我们正义又热血的兔子警官朱迪不就爱上他了吗。而且编剧也说了,他们以后还会生咳咳咳咳孩子。兔子和狐狸生孩子,这话一出全世界人民都我勒个去了不是,我们知道这是卡通片,但是兔子和狐狸生个虾米碗糕的孩子,先别管什么生殖隔离,这兔子和狐后代该是什么奇美拉怪兽。但是,这也许也是说得通的,因为其实这跨种族婚恋,全世界的古人都在故事里想象过,西方人主要是人和牛啊、人和羊啊、人和人鱼啊……咱们东方人比较含蓄,主要还是和狐狸,而且还是因为别人狐狸比较积极主动。
编剧发糖,这两只以后是要在一起?
古人认为狐狸这种生物具有灵气,和它有关的神怪故事和传说都特别多,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不就要派人在半夜偷偷摸摸的学狐狸叫“大楚兴、陈胜王”么。而最早的可能就是出自《山海经》。《山海经》这部书是后人多次编撰辑录的成果,古书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佚散,因为有些时候这些内容会被别的书引用,所以古人可以在书籍中查找翻阅引文,补齐其中的一些。但是《山海经》这本书还不一样,它分为四个部分,分别是《五藏山经》、《海外经》、《海内经》和《大荒经》,在这四个不同部分的篇章之中,很容易找到一些相似而且重复记录的内容,这正好说明了《山海经》内容来源的不一致,古人在辑补《山海经》遗漏的文字的时候,把别的书籍中的相似内容也合并了进来,造成了内容上的重复,而且《五藏山经》和另外的篇章一比对就知道画风不一样,语言内容详细很多,有固定的模式,都是某某山,山上有什么山珍特产,这些特产吃了用了有什么功能,有山神的山介绍一下山神给大家认识一下,告诉大家山神是长成龙头鸡身还是龙身人头,该喂山神吃点什么。
九尾狐不一定就是九条尾巴?
九尾狐的传说在《山海经》中出现了三处,分别是《五藏山经》中的《南山经》、《大荒东经》和《海外东经》。
《南山经》中说:“青丘之山,其阳多玉,其阴多青䨼。有兽焉,其状如狐而九尾,其音如婴儿,能食人,食者不蛊。”
《海外东经》中说:“青丘国在其(嗟丘)北,其狐四足九尾。”
《大荒东经》中说:“有青丘之国,有狐,九尾。”
这时的九尾狐被传说得相当古怪,它的声音像是婴儿,还会吃人,假如人吃了它的肉,就不会中蛊,巫术感满载有木有。但是学者分析,九尾狐可能是交尾狐的讹误,人们对交尾狐的神话,是对自然繁衍的崇拜。
9
这么萌的动物,谁都想要抱抱啊,那知道别人是得道老仙呢
到了汉代,九尾狐变成了瑞兽,和玉兔、蟾蜍、三足乌并列成为西王母的专属宠物小精灵,可以保佑家族繁衍、香火旺盛。董仲舒一干子儒家学者,尝试把一切都用儒术来诠释,甚至祭祀都要按照他们想出的符合儒术思维的方式来举行,狐狸这种西汉时期的祥瑞自然是逃不过被儒学过度阐释的啦,他们说狐有三德,一是皮毛柔和,符合中庸之道;二是身材前小后大,符合尊卑之礼;三是狐死首丘,说明它不忘根本。这话说得,一看就觉得酸。当然,这对狐狸来说是好事,西汉时期也是狐狸在中国历史中最受欢迎的时候。
魏晋南北朝这二百多年的动荡也造就了人们对志人志怪的兴趣,狐狸的灵性和神仙传说渐渐被古人融合在了一起,形成了狐大仙的故事,故事里的狐仙神通广大,精通各种法术,能够说人语,能够变化成人形。比如《西京杂记》里就有一则故事,栾书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将,有一天他的墓葬被人给发现了,惊动了当时的国王,国王带着人来查看古墓,但是陪葬品暴露在空气中之后,大多都给朽烂了,众人正在失望的时候,突然有一只白狐窜出,要知道白化的动物在古代可是神异的象征,所以白蛇传中的主角是白蛇,孙悟空早期形象也是白猿。国王觉得不得了,白狐现世是祥瑞之兆啊,赶紧让自己的士兵去抓。谁知道白狐太聪明,随行的兵士没有能够抓住,只伤到了白狐的一条左腿,这下可不得了了,当天晚上,国王就做了一个梦,梦中一个鹤发老者拄着拐杖质问国王为什么要伤它一条腿,随后就用拐杖打在了国王的左腿上。这一打,国王就给疼醒了,随后看到自己左腿长着一个大脓疮,又肿又痛,直到他死都没有被医好过,这就是得罪狐仙的下场。因为得罪狐仙的下场太凄惨,所以到了唐宋时期,人们开始给狐仙修庙,向狐仙献贡品,祈求狐仙不要作乱,这种狐仙庙相当普及,甚至有了“无狐魅,不成村”的谚语。
狐火,又称鬼火,夏季一些生物尸体腐烂分解出磷化氢的自燃现象,古人认为这是因为狐狸作祟造成。
“
比起前朝,唐代的志怪小说更多、更丰富,《酉阳杂俎》是一本奇书,有人说笔记小说里,只有《聊斋志异》能够相提并论。它里面记录包罗万象,自然也有狐仙的传说,里面记载这样一段传说。
“刘元鼎旧说,野狐名紫狐,夜击尾火出,将为怪,必戴髑髅拜北斗,髑髅不坠,则化为人矣。刘元鼎为蔡州,蔡州新破,食场狐暴。刘遣吏主捕,日于球场纵犬,逐之为乐。经年所杀百数。后获一疥狐。纵五六犬,皆不敢逐,狐亦不走。刘大异之,令访大将家猎狗及监军亦自夸。巨犬至,皆弭环守之。狐良久缓迹,直上设厅,穿台盘,出厅后,及城墙,俄失所在。刘自是不复命捕。道术中有天狐别行法,言天狐九尾,金色,役于日月宫,有符有醮日,可以洞达阴阳。”
这段传说就讲说了狐狸的诡秘和神怪,原先杀了几百只狐狸的猎狗看到一只长满癞疮的狐狸,居然动都不敢动,然后这只狐狸像散步一样,走到城墙边上,就消失掉了,古人觉得这里面有蹊跷,自然是再也不敢去追捕狐狸了。而且这个刘元鼎看起来像是一个狐仙专家,他还知道狐狸变化成人的法术。
这就是活了一千年的狐狸么,会不会太萌了点
这里还提到了“天狐”,天狐是虾米碗糕?《玄中记》中转述了《太平广记》的说法,“狐狸
活到五十岁的时候,就能够变成妇人,活到一百岁的时候,就能够变成美女,能够知道千里范围的事,还能够魅惑人,当它活到了一千年的时候,就能够通天了,也就成了所谓的天狐。”狐狸这种动物还能够被人吹得更夸张吗?当然能啊!
就是日本的“妲己”,能不能再给力一点啊
到了明清时期,狐狸的形象更加丰富了。商代末年,帝辛征服了有苏氏,有苏氏为表示臣服,献出了首领的女儿与帝辛联姻来获得商王国的庇护,《封神演义》中化用了这段事例,结合了女祸论,九尾狐传说和狐魅故事,炮制出了造成商周更替的元凶·苏妲己,这还不是故事的终点,在日本传说中,九尾狐诞生于印度,它先是摩竭佗国斑太子的王妃华阳天,后来是导致夏朝王国的妹喜,之后又附身在苏妲己身上的九尾狐逃窜到了日本,化身成魅惑鸟羽天皇的美姬·玉藻前,最后被阴阳师安倍晴明制服,但是它的怨念变成了能够杀死鸟兽的毒石·杀生石。
在志怪传说中,狐狸的形象多是正邪不辨,有神通,但是总会露出狐狸尾巴被人识破,能够讲人话,但总是给人造成灾厄,这种形象直到《聊斋志异》的出现才算改观,《聊斋》中有八十多篇狐仙的故事,故事中的文弱书生作为男性却往往是被牵着鼻子走的模样,而其中婴宁、小翠、莲香、舜华、鸦头、红玉、娇娜、青风这些狐仙个个都是善良、智慧、美丽、有自主意识的独立女性。就像《疯狂动物城》里的狐狸尼克一样,在狡猾的刻板印象之下,实质上有着敏感真诚的内心,狐仙们也并不一直都是魅惑的吃人妖怪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- 上一篇: 柯基犬
- 下一篇: 注重过狗的怪异行为了吗?狗狗差其余行为,解释它们的生涯状态!
最新留言
说:说了半天,云里雾里,怎么联系?到那里去免费领养?什么程序,什么流程?
2023-04-10 16:27:21说:说了半天,云里雾里,怎么联系?到那里去免费领养?什么程序,什么流程?
2023-04-10 16:27:11说:3
2021-12-09 10:34:38说:2
2021-12-09 10:34:35说:1
2021-12-09 10:34:31